漁業和設施農業怎樣融合發展?寧夏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用“漁—菜—花”共生的方式進行探索。9月30日,“光伏溫室立體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模式開發”項目通過寧夏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現場驗收。該項目針對寧夏設施種植養殖產業的發展現狀,應用“漁—菜—花”共生系統種植生菜、芹菜、薄荷等蔬菜和花卉20余種,建立了共生型生產和生態觀光景觀示范模式7種。
據介紹,該項目設計建造優化光伏溫室2棟,引進研發光伏溫室電能管控技術1項,光伏溫室種植養殖環境綜合調控技術1項;引進鱘魚、大口黑鱸等名優水產品5種,研發水質過濾系統裝置2套、水體調控修復技術4項。專家組一致認為:項目課題設置合理,技術路線正確,管理規范,示范帶動效果顯著。同意通過現場驗收。
“項目在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楊家寨、堿富橋,賀蘭縣科海漁業、花博園光伏溫室基地等地建立試驗示范基地4個,示范面積1300畝,培養研究生10名,培訓技術骨干及農民300人次,對促進設施種養循環農業發展意義重大。”寧夏農村科技發展中心主任周小平表示。
目前,該項目已獲授權專利8項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4項,制定企業標準2項,申請“薄荷飛士”商標1個,發表論文3篇,錄制魚菜共生生產教學視頻1個。(王迎霞 通訊員 馬媛媛)